朱玉賢:在生物學領域寒窗苦守
時間:2013-11-13 21:29 作者: 來源:北京大學新聞網
朱玉賢,生命科學學院教授,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
出生于農民家庭的朱玉賢,人如其名:溫潤如玉,賢良方正。他抱著對農民和土地最樸素的情感,投身生物學研究,20多年來,成果斐然,但仍是樸素依然、低調依舊。
初衷是一顆赤子之心
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,中國的生物學研究剛剛起步,很多人甚至是大學教授對生物學的基本理論都心存懷疑,“有些教授甚至懷疑DNA的存在?!倍?978年考上大學的朱玉賢卻選擇了生物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。他這樣解釋自己的初衷:“我出生于農村,農民謀生非常艱苦。當時920農藥,現(xiàn)在知道是赤霉素,能使植物長得很高長得很大,它和雜交育種技術當時讓我覺得生物學能夠幫助農民提高栽種水平。當年就是這么一個非常樸素的感情,使我走上了生物學的道路?!?/span>
他在浙江農業(yè)大學讀完本科,畢業(yè)后留校當了三年助教,然后得到世界銀行的第二期貸款,去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科學系念博士,后來又在華盛頓大學生物系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,1991年6月回國。那時中國的生物學研究水平盡管有所發(fā)展,但和美國相比,仍是薄弱,可是葉落歸根的情結讓朱玉賢還是選擇了回國?!拔覀冎袊酥辽僦袊r民有種很強烈的情結叫葉落歸根,愿意回到生他養(yǎng)他的地方,愿意延續(xù)中國人自己的傳統(tǒng)風俗。雖然當時中國的研究水平還比較落后,但是我感覺怎么著她也是自己的國家,可以生活得比較自如?!?/span>
就這樣,帶著一顆農民的赤子之心,朱玉賢走上生物學的道路;懷揣著對人類的赤子之心,他回到中國繼續(xù)生物學研究。
“我一開始是被920農藥和雜交水稻技術所吸引,加上自己是農民出生,所以從事了生物學研究。這20年來一直沒有改變初衷,我還是想通過自己的研究為國家的農業(yè)生產作出貢獻?!痹醋詷闼氐那楦?,卻最終做成宏大的事業(yè)。
做事是一直寒窗苦守
朱玉賢今年55歲,已是知天命的年紀。但是他現(xiàn)在依舊幾乎整天都待在實驗室,也沒有周末?!拔?guī)缀蹙蜎]有過周末,所有的周末都在實驗室,每過三五個星期可能會在家里做點家務,但是總體來說,幾乎所有的周末都在實驗室。”
在問到家人會不會抱怨時,他笑:“家人肯定會有怨言,但還是支持。確實得感謝他們做出了犧牲。那還有什么辦法?你嫁給一個科學家或者娶了一個科學家,那肯定跟常人是不一樣的?!?/span>
憑借寒窗苦守的努力和對自己研究方向的敏感,朱玉賢一路走來,終于看到了成果。
剛回國時,朱玉賢就遇到了一個坎?!坝洸坏檬?993還是1994年,我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面上項目。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惑,懷疑這條路是不是還能走下去。但如果在哪兒遇到困難就在哪兒撤退,就換個方向,這不一定能走得很遠。所以,就咬咬牙堅持下來了。”但他也說,做科學研究不是堅持就能出成果的。“我去康奈爾大學讀博士,開始老師就說,做研究需要不斷在黑暗中摸索、校正,再摸索再校正,也就是我們說的斗爭,失敗,再斗爭,再失敗。什么時候確實要換一個方向、什么時候要堅持下去,這恐怕是決定一個人成為學者的重要品質。要是一碰到困難就撤,那恐怕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好學者;但要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撤,可能也做不了好學者,因為總有地方是死胡同。所以科學家要有第六感覺,要能把握科研方向是否能走通。”而第六感的形成,朱玉賢覺得需要學術背景、對問題系統(tǒng)性的認識、對世界前沿科學的把握、對所擬研究的問題的獨到見解。
寒窗苦守,精心琢玉,這些年朱玉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:克隆得到與豌豆短日不衰老性狀相連鎖并赤霉素誘導表達的PPF-1基因,實現(xiàn)棉花纖維發(fā)育早期特異性表達基因的大規(guī)模分離與克隆,研制并應用牛結核桿菌多價核酸疫苗。
為人是一身坦蕩情懷
采訪中,朱玉賢多次提到農民,他的身上也保留著布衣的坦蕩、真實,愛說真話,也敢于說真話?!叭绻@確實是我的思想,那我為什么要改變它?”這話樸實無華,卻擲地有聲。他覺得搞科研要“進一步減少功利主義的影響?!彼埠敛谎陲棇€別媒體炒作學術界權錢交易的不認同?!拜浾摃f學者研究員不就是拿個包送個禮去某個基金會磕個頭,我說我從來沒有,我從來沒有拿個包去哪個基金會磕頭。那種人可能一萬個人里有一個?”
“新生到我的實驗室來,他會怕我。我跟他們說,你們不要怕我,我可能更怕你們。和陌生人打交道,我感到有點不自在?!边@是句看似自嘲的大實話,但確實消解了新生的緊張。朱玉賢待人非常溫和,記者以為生物化學屬于交叉學科,所以采訪中問了這方面的問題,他告訴記者生物化學屬于經典生物學而不是交叉學科,接著耐心并且認真地回答了關于交叉學科的問題,這樣的寬厚淵博,讓記者很受用。
謙謙君子,耿直為人,不卑不亢,溫和待人,如玉暖潤,這就是朱玉賢。